当前位置: 求职1号站 > 自荐信模板 > 高中自荐信 >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

| 冰纯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1

  摘要: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因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首要要从社会主义的目标出发,从大的框架结构与战略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明晰的认知,然后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之中,并将其作为一种具有主导性的“課堂之魂”加以扩展,使其可以灌注到学生的身心实践之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其构成方面分析,共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建设目标、美好社会表述、道德规范。对应的内容共有24字,三组对应的主题是,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在思政课课堂之魂的建设方面要区分性的分层对待,以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做出有效促进。

  一、从建设目标角度实践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建设目标作为思政课课堂之魂,首要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专题”下的建设目标解构与阐释,以此引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深化改革及实践运用。比如,以富强为例,就需要指明“藏富于民”理念下的人民富强,则国强,国强则人民强之间的辩证关系与互动原理;再如,在方面,要“以学习为中心”,将我党的发展历史、社会改革历程、社会运作程序等进行具体学习,以此明确建设的方向与方法,尤其是体制、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应该有对应内容的讲述;而文明与和谐之建设目标的实践,要求通过主体性的中国公民加以完成,因此,在这个角度,要理解建设目标与社会构建、道德规范之间的关联,从而将文明、和谐的文化内涵,有效的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密切连接,比如,社会主义的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就要求公共道德体系的完善、法律制度的有效规范与干预。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手段两种路径与其对接,完成“基础课”改革实践落实到实处。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基础课”作为一种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思想的基础课程,其中重点突出了两个方向,即道德与法律。因此,从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观察,建设目标与基础课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对应,即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依靠道德、法律两种手段,而教学旨在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两种手段培养下的公共道德、法律知识,以及运用两种手段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而做出努力。所以要将“基础课”提高到一个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地位,以此完成“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将传统思想中的觉悟培养转化到“公民素质建设”的新方向。

  二、从美好社会表述角度实践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美好社会表述具体到了四个方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这个表述可以认识到“社会”改革的方向,因而,要将其作为“基础”课之魂,或者引领性的思想指导,就需要对这四个词做出内涵的解读,然后再实施有效的对应关联。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社会,何为社会?根据现代学术基本取向的认定,有了国家才有社会,而社会运作在于秩序的维护,维护的最关键因素是完成社会的秩序保障的基本面,也就是上述四个词汇。这四个词汇的指向是社会制度建设,即自由制度、平等制度、公正制度、法治制度,因此,只有将美好社会的表述上升到一个关于“制度”完善的层面,才能较为深刻的令“基础”课有魂、有所依托。因为现代社会的改革基本上属于体制与制度方向的改革,因此,要做到社会制度引领下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就必要要求四点,第一点是在道德层面,令学生本身享有一种公共精神取向下的自由理念、平等理念,要使其具备崇高的正义感、法治观念,以此清除那种“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义愤”,而要达到令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的过程中,真正的搞清楚美好社会改革的方向,以及实践哪此制度方案的建设才能较好的促进美好社会的形成。然后,再将其落实到自由精神、平等理念、公正之心、法治知识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的通过基础课的学习,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社会改革与建设能够起到实际促进作用的层面,认真研究社会制度变革,以及实现美好社会的具体方法、途径。

  三、从道德规范角度实践改革

  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道德往往倾向于伦理导层面的思想教育;但在现代社会中,基础课的设置中要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道德规范的基本引领方向。所以在教学实践层面,要求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培养爱国主义,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形式化的爱国主义,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在从中牟利;建议将国家的历史、党史、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脉络一一叙述,令学生在一种有内容、有实质知识可讲的历史层面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取向,以及将其转化为一种、热情而促进国家发展的层面。而其它三个方面则指向职业化、公共生活、个人生活,以及作为社会个体的责任、义务等。以此建立起一种“信托责任”的认知,令学生的道德品质获得素质层面的具体发展等,以此确保学生在学习基础课之后可以有一个完整的道德发展观念与实践方向。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非常明确,经过近五年多的发展与普遍化宣传,整个社会均获得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尤其是在近几年大力推进的社会改革中,也令民众更好的获得了对中国社会构建的认同。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应该有一个较高层面的框架设置,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分别与基础课进行对接、融合,培养具备思想认知、道德修养、法律知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J]。教学与研究,2016,(08)。

  [2]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2

  摘要: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但一年级小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入手,利用右脑的特点,把拼音字母的简单、抽象图像勾画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情景,促使右脑快速记下拼音字母的形状;通过把标调规则的学习童话化,帮助学生了解标调规则;让学生以形象的童话故事作支柱,把冰冷的拼读规则变成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情感故事。以此降低学习障碍,让学生爱上拼音,爱上语文。

  关键词:拼音教学;童话式;学习兴趣

  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拼音的学习历来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于永正老师所说过:“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1]我们的拼音教学该怎样从“人”入手,为学生开启快乐的语文学习之门?笔者试着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上思考拼音教学,尝试开展“童话式拼音教学”。

  一、通过童话式拼音教学,提高识记拼音字母的能力

  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图像脑。左脑的记忆特点是记得慢、忘得快;右脑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慢。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并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参与活动,只是参与的方式不同而已:左脑控制与语言、逻辑等相关的活动,右脑控制音乐、空间感知和图像记忆等。[2]汉语拼音字母只是符号,也可以说是简单的、抽象的图像,却表示了相对的读音,学龄儿童如果只是机械地识记拼音字母,会很吃力,而且容易混淆、遗忘。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右脑的特点,把拼音字母的简单、抽象图像勾画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情景,促使右脑快速记下拼音字母的形状,再利用左脑控制语言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拼音字母发音环境,从而达到音形吻合,快速记忆。例如:在教学识记拼音字母z、c、s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情景:一天,小熊老师去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个2,就带他的小老鼠学生们读“2”.小老鼠们一起读:“吱。”小熊老师又带读:“2。”可是小老鼠们还是读:“吱。”小熊老师带了一遍又一遍,小老鼠们依然读:“2。”小熊老师很失望,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差劲的老师了,他垂头丧气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这时,拼音妈妈来了,对小熊老师说:“小熊老师,你别灰心,你把2拉直了教他们读,他们一定可以学会的。”听了拼音妈妈的话,小熊老师把“2”拉直变成了“z”,然后带读:“z。”小老鼠们都一起准确地读:“吱(z)。”小熊老师高兴极了,大声说:“原来我不是最差劲的老师,我已经教会小老鼠读z了!”此后,再出示儿歌:小熊教字,zzz。学生只要看到z,就会联想起这个故事,就能准确读出z。同理,当学生要写z的时候,也能联想起这个故事,想到把2拉直这个有趣的情景,就能准确书写z,从而达到准确识记拼音字母z的目的。

  二、通过童话式拼音教学,改变学习标调的形式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主要母音就是主要元音,也就是韵母的韵腹。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教师一般也不向一年级学生讲解标调规则,而是采用直接教授《标调歌》,让学生通过熟记《标调歌》来掌握标调规则。这种方式直接明了,但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尝试通过把标调规则的学习童话化:(在学习复韵母ai时老师讲童话故事):在拼音王国,拼音姐妹喜欢两个两个手拉手出去玩。这一天,拼音姑娘a和i又手拉手出门了,可是一到家门口,她们就忍不住叫起来:“啊呀!太阳好大呀!”于是,她们赶紧回到家里找帽子,a戴了一顶帽子,i也戴了一顶帽子,可是当她们一靠近时,“嘭”的一声,两人的帽子撞在一起了,她们还被撞倒在地,a着急地扶起i,她们紧紧地挨在一起互相安慰,(出示:ai)这就读“挨”。a和i一起看着帽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拼音妈妈走过来,说:“孩子们,你们挨得这么紧只能戴一顶帽子,就让姐姐戴吧,姐姐还能分妹妹挡呢!”就这样,拼音姐妹出门都知道由姐姐负责戴帽子。讲完故事,教师创设情景出示多组未学过的复韵母(但不出示iu和ui),让学生猜由谁负责戴帽子。接着讲童话故事:有一天,拼音妈妈正在发帽子让拼音姐妹出去玩,突然发现i和u在挤来挤去、推推闪闪,拼音妈妈问:“你们怎么回事?”i委屈地说:“我是姐姐,我要排在前面的。”u也生气地说:“是我先到的,我当然应该排在前面。”拼音妈妈看看i又望望u说:“你们两个忘记妈妈说的姐妹之间要学会谦让吗?以后,你们在一起时,谁站在后面我就把帽子给谁戴!”从此,i和u在一起时,拼音妈妈不再把帽子给姐姐戴,而是看谁在后面就给谁戴。然后出示iu和ui,让学生猜猜声调标给谁?最后出示《标调歌》引导学生背诵。这样让学生在童话的情境中了解标调规则,不但能轻松地记住标调规则,还会对拼音学习充满好奇,大大减轻了刚入学学生的压力。

  三、通过童话式拼音教学,促进拼读规则的学习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这个时期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个时期孩子的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作支柱,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3]汉语拼音的不少拼读规则,就属于抽象概念,这些汉语拼音的一些拼读规则让学生无所适从。比如:j、q、x、y不和u相拼,j、q、x、y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i和an相拼读“烟”等。这些拼读规则没有理由,也不好对孩子讲道理,如果光靠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记着吃力,忘得也快。但是,如果把这些拼读规则的教学改为童话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以形象的童话故事作支柱,学生会是什么反应?师(出示j、q、x、y字母卡):一天,j、q、x、y四位声母宝宝,划着小船到河中间的小岛上去玩,他们玩累了就在小岛上睡起午觉了。谁知,下起了暴雨,不一会儿,河水就漫上来了,还冲走了他们的小船,可j、q、x、y四位宝宝还睡得香甜,一只小乌龟(出示u)看见、了,想叫醒jqxy四位宝宝,就爬过去分别在j、q、x、y四位宝宝的脚上咬了一口,可能是因为太心急,小乌龟u咬得太重了点,j、q、x、y四位宝宝虽然醒了,可是低头一看,哎呀,脚上都流血了,就吓得哇哇大哭。小乌龟u想跟j、q、x、y四位宝宝解释,可这四位宝宝一看小乌龟u要过来就一边哭一边喊:“不要过来,不要过来!”这哭声惊动了水里的小鱼儿ü(出示ü),他游过来,看到这情景,连忙驼起jqxy四位宝宝向河岸游去,等j、q、x、y四位宝宝安全地到了河岸上,小鱼儿ü吐出泡泡帮他们清洗伤口。回到家中,j、q、x、y四位宝宝把在河边的遭遇告诉拼音妈妈,还说再也不跟小乌龟u玩了,要多和小鱼儿ü一起玩。从此以后,j、q、x、y四位宝宝真的不和小乌龟u一起玩了。他们还编了一首儿歌:j、q、x和大y,从不跟u在一起。小ü过来帮帮忙,吐掉泡泡抹抹伤。师(出示音节ju、qu、xu、yu):孩子们,你们看,这四个音节后面的韵母宝宝是谁?(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是ü)。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利用这种童话情景式的拼音教学,能使特殊的拼读规则形象化,让冰冷的拼读规则变成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情感故事,这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54.

  [2]陈明月,张维.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91.

  [3]李丽媛.视觉感知的7个典型能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9).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3

  摘要: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自主、热闹的背后,不见对教材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的适度性,应做到适度点拨,收放自如,把握重点,才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文本,挖掘教材中丰厚的资源,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适度性;小组活动;立足文本;适时点拨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1]于是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小组讨论、排练表演、纵情吟唱、辩论演讲等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许多教师都引进了新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并且似乎成为新课改课堂的“招牌菜”。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其学习意识、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都是主动的,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拥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参与度以及学习效率。其主要特征是拥有积极主动性,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导权,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钻研,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监督能力。自主学习还具有补充性,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知识掌握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地进行补缺补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没有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度,过分追求自主学习的模式,违背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真实,使课堂教学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误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演变成了放任自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过“度”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1.形式花哨

  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花费大量精力来安排许多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赏析语言,一味让学生去分组自主讨论一些问题,上台表演、才艺展示,导致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课。

  2.脱离文本

  有些课堂师生对话热热闹闹,课文却被搁置一边,出现了不走进文本去好好品读教材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活”就是热闹。例如,某位教师在执教散文《春》这一公开课时,在用几张精美的图片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朗读了几分钟后,就让学生分组活动:有的根据文章内容在纸上画出描绘春天的美景图;有的去给文章朗诵配乐……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的空洞”,一节课下来看似每个学生都在动,都在学习,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走进文本,解读教材,这样只重视活动却忽略文本阅读,是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这样空洞的热闹不可取。

  3.角色失位

  在热闹的课堂上,自主学习背后透露出一些教师对教学的放任、随意。自主学习是有尺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只看到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怎么说就怎么说。自主学习变成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讨论或上台表演,而看不到学生到底是否真正自主学习,那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在这时已经缺位了。自主学习指学习者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当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则他的学习压力和难度就比被动学习要减轻很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减负。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精神负担,摆脱学习是一种包袱的思想观念。“与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2]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想学”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时,把握适度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不能把握好适度点拨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不能把握好时机进行引导点拨和挖掘拓展,那么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更深入地把握文本,自主就变成了“放任”。

  二、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适度性把握策略

  1.适度点拨,收放自如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是,为了自主交流,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讨论、争辩,这就使自主学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成了“放羊式”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适度点拨?如果需要,那么教师又如何做到适度点拨?这是目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七上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精心设计了小组活动方案,使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课堂上让他们带着不同的任务,查找资料,归类整理,忙得不亦乐乎。活动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这一切都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在画出“心中的黄河”这个环节中,学生笔下的黄河充满着奇异而丰富的想象。然而,学生的学习劲头并没有带到下一个环节“品读黄河”中,这时教师及时进行适度引导点拨,抛出问题:文中的作者又是如何用精美的语言去赞颂黄河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品读黄河的魅力吧!于是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很快就把学生从小组合作活动的兴奋中调整回来,静心阅读文本。所以,教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能失去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有效地完成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度”,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

  2.适时点拨,把握重点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应当统筹全局;但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也不是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课堂上置疑解答就能替代。自主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脱离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的学习,相反,更需要教师的作为。这里就出现一个尺度的问题: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多少?教师须引导点拨多少?若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学生自己掌握不了的知识教师却偏偏不讲或讲得不透彻,就像只让牛儿自己找草吃,却总吃不饱;另一方面学生已明白的,但教师仍滔滔不绝,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厌烦,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所以说教师要做到“适时”引导点拨,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上。例如,教师在教《桃花源记》时,扫除文字障碍后,就有学生提出:桃花源真的存在吗?教师如果任由话题说开去,学生显然就跳出文本,从现实的角度去讨论存在与否,显得生硬。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桃花源的环境优美,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热情好客等内容的分析,由此学生产生由衷的羡慕——到桃花源里生活多好呀!又有学生提出文有“复寻桃花林,未果,寻病终”,可见桃花林不存在。学生一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意识到:引导点拨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就顺势加大火候:就桃花林存在与否展开讨论,若不存在陶渊明为什么要写它?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对陶渊明写此文的目的、理想、志趣便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教师也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把握适度有效的组织、适时的引导点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260.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0.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4

  科技腾飞下的音乐

  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Seamus在今年一年就拍摄了6部电影以及其他的电影短片,是目前好莱坞非常具有潜力的新锐摄影师,力宏希望透过Seamus自然光的风格摄影,帮每支MV创造不同以往的摄影风格,赋予MV更具生命力的视觉表现。

  如果没有现代科技迅速的发展,并且与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怎么众多粉丝如痴如醉。如果没有MV与歌曲的相结合,仅仅是享受这歌声虽然也是种妹的享受,但是却不及MV的展示方式来的直接。那样更能触动我们的心,也许在我看来这是种更直接聆听音乐的方式吧。科技不断腾飞,更多的高科技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身边,就像我们身边的音乐,音乐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媒介,现在这个媒介也将是逐渐的科技化。

  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科技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将科技和音乐的创作完美的结合。即使是普通的原创歌曲,如果巧妙的加入科技元素,就是另一番享受。所以科技的长翅腾飞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铺垫。

  高中生论文自荐信范文5

  论文题目: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引导大学生们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接受来自社会的教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实践性活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提前认识社会,将自己在校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在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精神觉悟,继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目的。

  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是指大学生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实践需要具备教育意义,主要教育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创新的目标;第二,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第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积极地走向社会、帮助社会。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虽然是学校有目的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但整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还需要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一)思想修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得到提高,在经过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后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过多,而参与学生人数却不广泛,且学校经费有限,只能允许一些精干的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实践,自然而然无法提高所有学生的思想修养。

  (二)团队合作

  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后,80%的大学生都认为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在组织形式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因为这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在较为艰苦的地区开展,大学生们的日常社会实践工作也就会略显困难。但从实际过程来看,由于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去往的社会实践单位不是依靠教师的社会关系,就是凭借学校与社会的合作,真正去往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社会适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尽早地引导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及早地来到社会去感受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这样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实践的特殊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程度还不到位,虽然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第一项目,但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仍然有一些环节是与教学内容脱节的,这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及时适应社会。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一般是在组织形式类型的社会实践中才会体现,社会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也是今后工作的原则。暑期社会实践之后,大多数大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些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甚至更加关心农民的生活问题,但是这些去往农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专业是与农村不符的,其原因在于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有限,无法容纳更多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学校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

  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育人功能发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社会支持中的活动资金、实践时间、实践机会、时间单位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还是会影响到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的发挥的。社会支持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经济基础、岗位实践的帮助,但育人功能发挥如何,还是要看学校、家庭、个人的支持。

  (二)学校

  学校支持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核心部分,虽然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性不强、形式过于片面等问题,但由于学校支持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提高学校的运作能力,在组织和指导方面进行加强。

  (三)家庭

  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人都十分赞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就说明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是积极的,家庭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若家长十分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和鼓励,那么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超高水准地完成社会实践。

  (四)个人

  暑期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个人态度能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实践的完成度,没有积极的个人态度,那么学生也不会认真地去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深、参与不积极、注重形式等问题,都是能够直接影响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四、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注重教学改革

  积极的优化独立学院育人机制,加快教学改革速度,将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放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逐渐转变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在课程之中增加社会实践课程,根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分类,让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内容多、差异大的特点,这样就能有助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生活。

  (二)规范过程管理

  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完善社会实践的组织制度和加强社会实践的过程管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团委统一组织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社会实践会涉及很多部门,很有可能出现分工错误、配合问题等现象,因此需要对社会实践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另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周期长、内容复杂的项目,从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到结束,要经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此期间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训工作,且要经过准备社会实践材料、申报社会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勘察等环节,由此可见,加强社会实践过程管理对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合作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由学校组织的,但是若没有社会的支持,这一项目也就无法开展,因此要展现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更要加强社会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尤其是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拓展实践基地,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好的基础保障。虽然现今独立学院为大学生建立了很多社会实践基地,如创业基地、就业基地、社区基地、志愿基地、红色基地、科研基地等,但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还是应该多与社会合作,让学生认识真正的社会。

  (四)突出成果转化

  社会实践结束之后,学校应该让大学生提供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其中包括报告、论文、感悟、体会、照片、微博、视频等内容,且还应该让大学生及时将这些内容进行转化,以个人社会实践报告会、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或者社会实践话剧、情景剧等方式为其他大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并且还能使大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更加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五)丰富校园实践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更有助于独立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为学生创建具有文明气息的校园环境,干净的教室、整洁的宿舍都会提高活动的成功率。接下来,就应创造浓厚气氛的校园文化,定期组织活动,如知识竞赛、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这样一来,就能让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六)完善激励机制

  社会实践中的激励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鼓励机制,学校可以采用立项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社会实践方案,然后由学校选拔出最为优秀的实践方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主动去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单位激励,大多数社会单位都不会考虑学生的利益,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单位的利益,因此学校可以与社会单位进行协商,要求社会单位针对学生制定一系列激励机制,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不同,帮助大学生进行选择和思考,在实际过程中学校更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作者:王义全

  参考文献:

  余求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对策研究——以 浙江海洋学院为例。中外企业家,2012,(12)。

  张佳。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教 育与职业,2013,(11)。

  常海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现 状及对策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聂法良。大学生大众化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国家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2013,(7)。

  张琛麟,吴亚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思 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

6210